从“心”出发 积极迎考——期末考试心理调适指南
嘿!同学们,期末考试临近,你还在为考试烦恼吗?“焦虑型复习”是不是成了你的日常?压力山大的你,是不是感觉脑子快冒烟了?
别慌!考试不仅拼脑力,还拼心理状态。今天,我们来聊聊如何调整心态,用几个小妙招来稳住你的小宇宙,迎接期末考试的挑战!
压力是好还是坏?——走近“耶克斯-多德森定律”
考试前觉得压力山大?别急,压力也有“好压力”和“坏压力”之分。耶克斯-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,当压力适中时(比如考场上轻微的紧张感),你会像“满电状态”一样,高效专注,超常发挥;当压力过大时(比如考试时觉得“我不行了,完蛋了”),你的大脑就会开始“罢工”,思路卡壳,甚至连最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出来。
适度的压力能让人更专注,效率更高;但过度压力反而会拖后腿,让你反应变慢,答题“卡机”。
所以,找到自己的“黄金压力区间”,保持小紧张但不焦虑的状态,才能让大脑高效运转。
那么,如何调整自己的期末状态呢?别急,请看看接下来的这份指南~
一、善用资源,制定计划
如果把复习比作一场战斗,那制定计划就是打有准备的仗。那么,如何利用资源,制定计划呢?
1.制定时间表:要了解自己在一天中哪个时间段的身心状态最好,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解决有难度的学习任务。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匹配最佳的学习时间,制定复习时间表。
2.目标清晰:学会设定明确、恰当的学习目标,让学习目标指导每个阶段的学习行为。对于预期要达成的学习目标,既要有清晰、详细的行为描述,也要有明确的评估标准来衡量目标完成度。
3.勤刷错题:那些让你摔过跤的地方,就是你的高分捷径,别怕面对它们。面对错题,多刷几遍,掌握解题思路与方法,把握出题思路才是进步的关键。
二、劳逸结合,学会倾诉
长时间坐在书桌前的你,是不是感觉眼睛快成了扫描仪,脑袋快变U盘了?其实学习的最佳搭配是休息。
1.劳逸结合:你可以试试这样的节奏:学习45分钟,休息10分钟,用休息时间伸伸懒腰、闭目养神,调整一下紧绷的大脑。
科学研究证明,短暂休息后再投入学习,效率提升30%。所以,别把复习搞成“肝”游戏,学得累了,适当歇歇才是硬道理。
2.学会倾诉:有时候,压力不是靠熬夜能解决的,而是需要找人聊一聊。
考试前压力大、心情烦躁,可以找人倾诉倾诉。和爸妈聊一聊,哪怕他们不懂考试的题目,也能给你精神上的支持;和同学吐吐槽,你会发现,原来大家都一样焦虑,瞬间就不孤单了;找老师帮帮忙,说说自己复习的困惑,听听老师的建议。
倾诉是有效的心理减压法,分享你的感受比一个人“强撑”好太多。
三、调整心态,积极暗示
试想一下,如果考试时,你听到教室里突然有人翻卷子到最后一页,内心是不是“咯噔”一下,开始怀疑人生:“别人都写到最后一题了,我是不是凉了?”冷静,这是心理暗示在搞事。
研究表明,正向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表现。简单来说,如果你相信自己行,结果往往真的会行。
考试时,试试这些考试“咒语”吧:考前告诉自己,“我已经复习得不错了,没啥好怕的。”考中遇到难题别慌,“先跳过,这题我之后再来搞定。”考后别纠结,“考都考完了,纠结也没用,不如想想吃点啥好!”
心态决定状态,状态决定发挥。考试时,尽量让自己稳住别慌,你会发现,很多问题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!相信自己,你真的比想象中更厉害!
四、转移注意,呼吸放松
考前5分钟心跳加速?考试前一晚睡不着?这是考试焦虑的常见表现,教你两招“黑科技”,帮你快速调整心情:
1.深呼吸放松:
找个舒服的姿势坐在座位上,深吸一口气,感受自己的身体像一只气球鼓起来,并在心中默数“1、2、3”;屏住呼吸,默数“1、2”;再缓慢吐气,感受自己的身体像是泄了气的气球,并在心中默数“1、2、3、4”。注意,吐气时间要长于吸气时间。
重复5次,你会发现心跳慢了下来,整个人轻松了不少。
2.转移注意:
当你觉得越来越焦虑时,果断转移注意力:听听音乐、看点搞笑段子,也可以在心里画张“食堂菜单”,想想考完后吃什么好吃的。心思一转,焦虑就少了一大半。
最后的小叮咛
考试不仅是脑力的比拼,更是心理的较量。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压力,调整心态,就会事半功倍。同学们,让我们一起从“心”出发,积极迎考,期末考试不是终点,而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。加油,你一定可以的!
来源:无锡开放大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