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律护航成长,规则守护梦想——校园法治课堂为成长扣好“责任纽扣”
——第三十个全国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之一
日常生活中,你是否觉得“同学间的打闹”只是小事?你是否认为“网上随便说两句”无需负责?法律告诉你:这些行为可能正在触碰红线!
为帮助同学们树立法律意识,明确行为底线,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,特邀601班家长徐延轩律师(北京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),来我校日开展专题法律讲座——《学生日常行为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责任承担》。
当天晚上,学校演播厅座无虚席,一至九年级学生代表齐聚一堂,参加这一特别“课堂”,徐律师以“学生日常行为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责任承担”为主题,通过真实案例与互动问答,为同学们揭开了法律的神秘面纱,让法治意识浸润青春校园。
以案释法,校园行为中的“法律红线”
讲座开始,徐律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法律,法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样的约束作用。其次,以案释法,让同学们明确校园行为中的“法律红线”:结合同学们日常行为,解析推搡、辱骂、孤立等行为的法律定性,强调“围观起哄≠无辜”,对同学们进行了深刻的防欺凌教育。
徐律师带领同学们剖析日常相处中常见的小矛盾,让同学们认识冲动行为的代价,通过真实的校园案例,警示日常过度打闹可能触犯《民法典》,需承担医疗赔偿等责任。
网络不是不法之地
徐律师向同学们强调,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,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,通过案例解读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提醒同学们“随手转发”不良信息等也属违法。
拒绝教唆和盲从
徐律师模拟“教唆同学偷窃”情景,明确教唆者与实施者均需承担法律责任,呼吁大家对怂恿勇敢说“不”。
讲座过程中,徐律师抛出现实难题,同学们争相举手,用刚学的法律知识给出答案:“拒绝参与,立刻报告老师!”现场掌声与思考交织,法治思维悄然生根。通过徐律师深入浅出的讲解,同学们了解到日常行为中的法律风险,明晰“玩笑”与“违法”的边界,并打破“未成年不用负责”的误区,树立“行为有度,责任在心”的价值观。
讲座最后,学校德育处邓主任为徐律师颁发聘书,特聘徐律师为无锡光华学校“校外辅导员”。期待家校携手,共创未来美丽法治校园。
这次讲座不仅是一次普法教育,更是一次生命教育,借力家长专业资源,构建“学校普法+家庭引导”的双向教育模式,共护学生健康成长,严筑校园欺凌城墙,引导同学们将法律意识融入一言一行,让规则守护纯真,让责任照亮未来,让法律成为青春的“指南针”。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学习,会让同学们成长路上,每一步都走得清醒而坚定!
供稿:陆静皎 / 审核:陈松银